哲學諮商提供病人自主與諮詢的斜槓思維 許鶴齡
華⼈過年前⼤多會做的⼀件事就是「⼤掃除」,然而日常的灑掃與⼤掃除的差異為何?或 許平時忙碌會適時挑選重點清理,但⼤掃除時就可能較全⾯⽽整體清理,由單⼀定點到整體空 間,從室內延伸到戶外,並由物質擴⼤到精神層⾯的徹底清理。現今⽣活普遍便利與經濟提升 同時,在時間流逝中也積累出⼤量物品,時下流⾏的整理術,從2011年⼭下英⼦的《斷捨離》 [1]到近藤⿇⾥惠的《怦然⼼動的⼈⽣整理魔法》[2],皆指出在整理物品的取決時,同時亦在清理與整理⾃⼰的思緒,⽽過往許多收納整理失效的迷思,多囿於缺乏對整理的認識導致無法分辨割捨,僅將東西拿出來清洗灰塵髒污後再擺回原位,或購置更多⼤箱⼦以眼不⾒為淨,將物品裝箱包藏起來,看似整齊,卻實際上是毫無取捨的清理。
人生整理與哲學諮商
⽣命的整理亦如上述的⽣活各種整理。臺灣步向超⾼齡社會,再加上105年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並在108年1⽉開始實施,其中預⽴醫療照護自主計畫簽署前,須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關涉討論⽣命態度、價值與抉擇,就如同對⽣命的總攬整理,不是將病痛死亡予以包裹而避談,必須加以面對正視,更細緻討論各種臨床醫療處置的接受與拒絕。⽽哲學諮商以哲學自助助⼈,為適合神智清明者的照料,可以輔助醫療照護諮詢團隊,提供⼈們回應所處醫療科技的各種⽣命倫理,面對⼈⽣各面向問題的溝通諮詢,進行幸福⼈⽣思辨的⽣命教育,藉由⽣命教育與哲學諮商取向的充實,讓普羅⼤眾從中學習、理解與受用病⼈自主法規的真義,藉著「預立醫療照護諮詢」而能進行符應個己信念及價值的醫療自主決定。
向死存在的情緒困擾
坂戶健司在《⼤整理術》[3]亦提及整理功夫最先要做的是整理思緒。⽣命最後⼀哩路,實為價值觀的縮影。哲學諮商師如同醫院裡的哲學家,協助當事⼈模擬思辨「責任、照顧、尊 重、孝順、時間、善終、尊嚴、折磨」,以及在眾多的兩難境遇進行抉擇,如「救與不救、想要與不想要、拒絕與接受、插與不插,有效與無效、有用與無用、照顧與被照顧」,或者思考 「解決困境的對錯自責、身心是受苦悔恨或安詳、麻煩與後悔」等種種複雜情緒,以及家庭成 員對「時間長短、拒絕與準備、溝通與隱瞞、工作與看護、自主與授權、捐贈或受益」等看法 差異,上述種種議題,皆伴隨著交織意義探詢、關係向度、⽂化差異、宗教信仰、家庭教育與 價值多元等因素,並帶給當事⼈不同程度的靈性困擾。
醫療抉擇的對話溝通
換言之,哲學諮商協助來談者當意識清楚,尤其健康的時候更要思考與討論,明白自己善終自主的意願,才不致於到難以放手時刻,產⽣對個己、全家、醫護及社會的非理性情緒。哲學諮商在對話中照護來談者,與其討論過不去的是什麼?擔憂的又是什麼?來談者從原處於自行探詢⽣命處遇的孤寂,經由討論對話的傾聽與訴説,個體與全體之間接納彼此面對⽣命的態度、選擇、偏好及價值觀,認識發現彼此,進而相互理解,能表示與尊重其醫療意願的照護諮商。哲學諮商過程,能助來談者(病⼈/家屬)覺察思維隱藏的預設與盲點,釐清⽣命與個己的關係、身體和每條管線的關係、善終的意義與探索⽣命的期盼與價值,不落入因為模糊不清而在時間有限急迫下進⾏的得/失選擇,並協助來談者省思⼈⽣觀、宗教信仰(靈性),以及最終捨離的掙扎,到底是不是難題?討論相關困境背後的預設,是因為未知的害怕恐懼?抑或是因認識不清楚?或有所罣礙?或者因無知把它想成是難題?哲學諮商能協助當事⼈並指出來談者思維模糊的不利之處,擴⼤其對臨床醫療的處遇思維,譬如討論面對未來無法修復或耗損的各種⾵險管理與控制,於是當事⼈在回應相關醫療處置時,就能相應地能做出較符合其性情的理性抉擇與措施。
擇你所選的理性思辨
「困擾我們的大多不是事件本⾝,⽽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換言之,我們在選擇醫療照護,亦可能多由自身評價的⾮理性思考所造成。預立醫療照護改變過往因緊急突發狀況的匆忙混亂所做的不自由抉擇,讓⼈能未⾬綢繆為自己的善終做準備,亦有助於家人彼此對決策的理解與同理。蘇格拉底提到「未經檢視的⼈⽣,是不值得過的!」為了能認識自己及清楚明⽩人⽣的期許,每個⼈實有必要騰出空檔仔細探尋⼈⽣意義,重新定義檢視何謂「⽣命」的真義,做好⽣命優雅從容轉身的告別準備與練習。在此意義上,「預⽴醫療照護諮詢」實帶有⼀種⽣命教育及價值引領。此實契合哲學諮商,助當事⼈正視⼈⽣不同狀態與⻆色的調適轉換,想要過、想要做及需要做,知道需做那些事,及明瞭不做這些事的理由。溝通對話希望⼈⽣善終清 單的相關具體及細節,其中擔憂難以割捨及恐懼之處,或釐清不做為的⽅法及時機,在現有法 規的眾多選項中,梳理如何安排醫療照護規劃,揀擇出適切或符應⾃⼰性情的斜槓⼈⽣。個⼰ ⽣命亦能藉由⾃律管理,釐訂貼近⾃⼰性情的善終內容計畫,翻轉汰除與拒絕捨棄相關不適⽤ 的醫療照護執取,達到⾃由地創造性選擇善終的藍海願景。
選你所愛的善終照護
⾯對醫療進步,世代差異可以表現在時間、⽣病、⾝體及⽣命的不同看法。事實上,唯有 能清楚⾃⼰的價值需求與想過的⼈⽣,才能在⽣死之間做出不悔恨的醫療照護決定,擁抱質量 兼具的⽣命品質。倘能重新省思⼈⽣的各種規劃,包括翻轉放棄醫療即挫敗,捨棄過往救到底 的迷思與死前例⾏急救儀式框架的醫療,探討⽣命未來可能遇到的困境描述與⾵險評估控管, 「斷絕不需要的醫療」、「捨去多餘的管線」、「脫離救到底的執著」,刪除無意識躺在病床 度過餘⽣的⼈⽣選項。規劃好當⾃⼰⽼時的照護⾃主,確保當自己病時做什麼的醫療自主,完 成當自己死時待辦事項的殯葬自主,相關類似短中長程的安⼼善終斜槓醫療照護管理抉擇規劃,才能讓生活擺脫自責後悔或未知不確定的焦慮失衡,達到⼼靈、財富、時間自由,及身 體、⼼理與精神平安的幸福⼈⽣。
[1]⼭下英⼦,《斷捨離》,楊恩媺譯,台北:平安⽂化,2011。
[2]近藤⿇⾥惠,《怦然⼼動的⼈⽣整理魔法》,陳光棻譯,台北:⽅智,2011。
[3]坂戶健司,《⼤整理術》,廖舜茹譯,台北:⿆⽥,2010。
許鶴齡教授聯繫⽅式: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美路160號
佛光⼤學雲起樓446研究室
03-9871000#21515
hlhsu@mail.fgu.edu.tw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