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碩博士論文

馬樹林(2020)《「負責任的自由人」的生命實踐-彼得·杜拉克人學與哲學諮商》,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黃立森(2020)《朱熹與王陽明「心性學」的哲學諮商蘊涵》,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陳若吟(2016)《生命與敘事的循環-呂格爾詮釋學與諮商方法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劉佩容(2016)《奧古斯丁思想的歷程與CISA法結合之探討-以懺悔錄為例》,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高毓智(2014)《當代哲學諮商的實踐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黃敏郎(2010)《先秦儒家哲學諮商論》,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嫈雰(2005)《用哲學諮商方法論兩性關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塗文鳳(2022)《哲學諮商之運作思維-以佛教哲理的應用為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
吳絮薇(2020)《《楞嚴經》諮商理論與實務之探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修竹(2020)《《周易》占卜與哲學諮商療癒關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泰興(2018)《哲學諮商與命理諮詢之對話-以紫微斗數為例》,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鄭宇璇(2018)《論哲學諮商融於生命教育之可能》,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范雯華(2018)《論自我價值的建立-從《尼各馬科倫理學》到C.I.S.A.》,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朱慧敏(2017)《論多瑪斯仁愛(Caritas)於哲學諮商的 意義與價值》,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林子淳(2017)《從尼采「怨恨」概念-探討協談專線個案的內在價值觀》,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徐君國(2017)《論哲學諮商在地化-心理治療的批判》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論文。
徐瑄憶(2017)《存在哲學諮商之探討-以歐文‧亞隆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可歆(2017)《哲學於意義療法與哲學諮商的理論與應用》,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蕭宗翊(2017)《論哲學諮商中互為主體性之關係-以懷德海歷程哲學為基礎》,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鍾錦婷(2017)《黎建球哲學諮商與賀伯特的聽析理論對比分析》,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郭士瑛(2016)《哲學諮商如何助人實踐幸福:療癒心靈的三種妙方》,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尤 恬(2015)《愛的覺察與哲學諮商C.I.S.A法實踐》,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何艶姍(2015)《C.I.S.A.法在「黑夜」中的詮釋與應用》,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李密麗(2015)《由孟子之感性與理性的融合看哲學諮商》,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林惠君(2015)《《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心」、「神」觀 與哲學性的諮商》,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黃淑玲(2014)《從哲學諮商探討兒童之分享行為》,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吳盈盈(2013)《以道家哲學論哲學諮商中的超越方法》,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吳依穎(2013)《論音樂的超越性與哲學諮商方法CISA法的交融意涵》,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張漢威(2012)《從《雜阿含經》看臨終關懷-以佛教諮商為核心》,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湯舒倪(2011)《靈魂研究對哲學諮商之重要性》,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宏一(2009)《作為價值引領的哲學諮商》,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莉貞(2009)《析論《莊子》之「靈動」-以心齋、坐忘為核心》,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耀寧(2009)《以莊子[生死智慧]觀化生死問題之研究》,佛光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陳若吟(2008)《敘事理論之哲學諮商應用-呂格爾《時間與敘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晴晏(2008)《「意志」之於諮商師的道德勇氣:以奧斯定《論自由意志》為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宛宣(2007)《以幸福為目的的哲學諮商-從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第一卷談起》,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美鳳(2007)《以《論語》的「仁」做為操作哲學諮商內涵之探討》,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娟(2007)《動力精神醫學的哲學諮商研究-以洞察力為主要陳述》,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婷(2006)《哲學諮商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俊宇(2005)《愛的哲學-從柏拉圖的愛到亞里斯多德的友愛》,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文。

 

期刊論文

黎建球

〈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3-22。

〈以整合的價值重建人文主義精神〉,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1期,(2006/01):3-16。

〈C.I.S.A.理論的實踐與應用〉,《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期,(2007/01):3-16 。

〈哲學的行動理論〉,《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1期,(2008/01):3-18。

〈哲學諮商的三項基本原則〉,《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1期(2010/01):3-19。

〈以意義與價值為內容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1期,(2011/01):3-18。

〈「不知之雲​」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6期,(2015/06):3-18。

〈哲學諮商與人文療癒〉,《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1期(2017/01):5-19。
〈哲學諮商20年〉,《哲學與文化》,第49卷,第12期,(2022/12):5-22。

許鶴齡

〈廿一世紀逍遙游:莊子之哲學諮商方法〉,《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67-88 。

〈禪門師徒對話的生命教育意涵-“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11期,(2008/11):139-162。

〈禪道生死之鏡-從哲學諮商方法淺談惠能與莊子之生死觀〉,《哲學論集》,第 38 期 ,(2005),45-86 。

〈佛教哲學諮商對生命的療癒〉,《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3期,(2011/03):173-187。

〈探討佛教哲學諮商對仇恨的轉化與療癒之道-以「密勒日巴」(Milarepa)影片為例〉,《哲學與文化》,第41卷,第4期,(2014/04):103-120。

〈從佛教典籍試析哲學諮商的關懷模式〉,《哲學與文化》,第43卷,第7期,(2016/07):135-153。
〈運用哲學諮商與數位科技進行翻轉教學〉,《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5期,(2017/05):109-126。

〈試依《華嚴經》建構生命境遇的哲學諮商與靈性關懷模式〉,《哲學與文化》,第47卷,第4期,(2020/04):53-71。

〈從《易經》哲學諮商反思因應COVID-19疫情-實施遠距上課的「教」與「學」〉,《哲學與文化》,第49卷,第4期,(2022/04):139-155。  

〈疫沖限定特調三合一的哲諮療癒咖啡〉,《哲學與文化》,第50卷,第2期,(2023/02):133-151。

呂健吉

〈論語之哲學諮商研究〉,《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51-66。

〈中國哲學諮商的開展〉,《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2期,(2004/12):141-143 。

〈柏拉圖對話篇中的哲學諮商-以《斐多篇》為例探討蘇格拉底對話模式與助人技巧〉,《哲學與文化》,第34,第1期,(2007/01):31-52。
〈解夢的回憶與更新-初探解夢哲學諮商法〉,《哲學與文化》,第49卷,第12期,(2022/12):41-56。

​黃筱慧

〈文本論述與敘事理論在哲學諮商中的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41-50 。

〈存有學式的文本脈絡化作為一種哲學諮商方法初探〉,《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期,(2007/01):19-29 。    
〈追憶歲月年華中技藝的流逝與情感的重現-呂格爾詮釋學之「時間之中的敘事」與哲學諮商研究〉,《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1期,(2015/01):93-108。
〈間際化詮釋學與哲學諮商方法研究〉,《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1期,(2017/01):57-69。

尤淑如

〈哲學諮商:理論與實務-課程學習成果報告書〉,《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171-180。

〈亞里斯多德的智慧與馬瑞諾夫的「寧靜法」〉,《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期,(2007/01):67-82 。

〈作為倫理實踐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1期,(2010/01):85-106。​​

〈論超性德行在倫理輔導中的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1期,(2011/01):19-37。

〈試析諮商中的「幸福」概念與處遇〉,《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7期,(2011/07):97-116。

〈哲學諮商的批判思考與治療:「2010 Peter Raabe哲學諮商工作坊」報導〉,《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7期,(2011/07):173-177。

〈試析如何以奧斯定與多瑪斯哲學進行「惡」課題的諮商〉,第39卷,第1期,(2012/01):87-108。

〈以麥金泰爾之德行論為基礎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39卷,第7期,(2012/07):155-177 。
〈從四聖諦探討佛教哲學諮商之死亡議題的因應〉,《哲學與文化》,第39卷,第12期,(2012/12):93-108。

〈哲學諮商需要以何種倫理學的內涵為基礎?-以《善的脆弱性》一書為線索〉,《哲學與文化》,第43卷,第1期,(2016/01):139-150。
〈論脆弱感與脆弱性:Brené Brown與Martha Nussbaum的立場及其哲學實踐的意涵〉,《人文社會與醫療學刊》,第3期,(2016/05)
:243-263。

王秋

〈從人生哲學走向哲學諮商-論當代臺灣新士林哲學的實踐轉向〉,《哲學與文化》,第46卷,第7期,(2019/07):49-64。


王習勝

〈道德實踐中的情理之悖與形上澄明〉,《哲學與文化》,第46卷,第5期,(2019/05): 3-18。
〈釋道儒破「執」
思想與方法〉,《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1期,(2017/01):91-104。

 

王豔

〈「倫理諮商」的基本問題〉,第44卷,第8期,(2017/08):151-163。
 

古秀鈴、蔡政宏

〈以語言感質為焦點的智慧導向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49卷,第12期,(2022/12):77-98。
 

吳淑琬

〈哲學諮商初探〉,《諮商與輔導》,第267期,(2008/03):45-49。    
 

李英儀

〈Teleological Narrative Model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哲學與文化》,第43卷,第9期,(2016/09):101-120。
 

李惠美

〈哲學諮商中「邏輯基礎療法(LBT)」及其在教牧諮商中的應用性初探-從LBT的超越德性與超性德性的「望德」談起〉,《哲學與文化》,第42卷,第1期,(2015/01):109-123。
 

李賢中

〈墨家說服性推理與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1期,(2017/01):39-55。
 

杜嘉玲

〈尼采思想對哲學諮商的啟示〉,《遠東通識學報》,第11卷第1期,(2017/01月):1-20。
 

周明

〈論外推作為社會建構療法修復關係的實踐步驟-沈清松的心理治療觀點〉,《哲學與文化》,第49卷,第8期,(2022/08):83-102。
 

武永江

〈叔本华视阈中心理痛苦的哲学治疗〉,《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第30卷,第12期,(2009/12):20-22。
 

洪莉竹

〈認識哲學諮商〉,《諮商與輔導》,第210期 ,2003/06):x2-x2。
 

高毓智

〈哲學諮商方法論之形上基礎〉,《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7期,(2011/07):117-132。
 

張紹乾

〈書評:舒密特·舒斯特《哲學診治-諮商和心理治療的另類途徑》〉,《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133-140。
 

陳俊宇

〈亞里斯多德式的愛情諮商〉,《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2期,(2007/12):137-152 。
 

陳若吟

〈試論呂格爾「自我詮釋學」在哲學諮商歷程中的實踐意義與及其限制〉,《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8期,(2011/08):151-174。
 

陳曉郁

《彼得·B·羅伯《哲學諮商-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129-132。
 

游惠瑜

〈關懷倫理學作為一種文化視域下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8期,(2017/08):103-120。
 

辜琮瑜

〈煩惱不安之探究—生命安頓之道〉,《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6期,(2005/06):109-126。
 

趙淑芬

〈哲學諮商與存在主義治療/諮商的比較〉,《諮商與輔導》,第391期,(2018/07):45-48+39。
 

劉希文

〈邏輯基礎治療的弱點與強點:一個體現的觀點〉,《哲學與文化》,第ˋ41卷,第1期,(2014/01):61-77。
 

潘小慧

〈哲學諮商的意義與價值:以“對話”為核心的探討〉,《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23-40。
〈蘇格拉底對話在哲學教育的應用-以團體討論為主的兒童哲學與哲學諮商為例的探討〉,《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9期,(2007/09):39-60。

 

蘇嫈雰

〈瑞比的哲學諮商方法介紹〉,《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1期,(2007/01):83-99。
〈儒家哲學的「克勝收攝」諮商歷程〉,《哲學與文化》,第38卷,第1期,(2011/01):39-54。
〈孔子具備了,甚至超乎現代諮商員的特質嗎?〉,《哲學與
文化》,第31卷,第12期,(2004/12):131-140。

 

譚宇權

〈孔子具備了,甚至超乎現代諮商員的特質嗎?〉,《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2期,(2004/12):131-140。

 

Elliot D. Cohen

〈The Ethical and Legal Status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ew National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ssociation Practice Standards〉,《哲學與文化》,第44卷,第1期,(2017/01):21-37。
 

Peter B. Raabe

〈一名男子殺死他的六個孩子:哲學諮商與自由意志的「難題」〉,《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年1月):101-108。

Shlomit C. Schuster 、錢仁琳

〈哲學諮商、哲學心理分析、急救、以及哲學咖啡館〉,《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1期,(2004/01):21-128。
 

Young E. Rhee

〈A More Philosophical Model of Counseling〉,《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1期,(2010/01):35-48。
 

bottom of page